就算看了這篇文章,知道內容,也不重要,因為《迷失東京》是一部感覺電影。你要看了電影,才能感覺到本片的韻味。我們看電影有時不一定是看故事的起承轉合,而是看它營造的氣氛、調子和情思;不是鑽探它有什麼信息,而是領略當中的情懷。用光影成功說故事的電影固然不錯,但如果電影能感動觀眾,令觀眾產生共鳴,相信那部電影也會是某些觀眾的好電影,尤其是《迷失東京》這類電影。 《迷失東京》是一部獨立電影,一部藝術小品。因此,嚴格來說,它不是荷里活片,反而帶有歐洲片的味道。 而本片導演蘇菲亞哥普拉是大導演哥普拉的女兒,她是首名獲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的女導演。《迷失東京》也帶有強烈的女性觸覺,是男性主導的電影不會看到的微妙情感。 迷失在《迷失東京》有三層意思: 一、 語言的迷失。男主角過氣影星卜哈利拍廣告時,翻譯把導演一大段指示漏譯,連卜自己也不相信導演一大段說話,只是兩句:“Look at the camera, with intensity”(望鏡頭,加把勁),銀幕也沒有字幕,觀眾也迷失了。(我的日語還可以,全段意思大概也明白,那個翻譯真的很不專業,漏譯了很多!) 二:、 異地的迷失。男主角和女主角兩個西方世界的美國人,因為言語不通而迷失在東方大都會東京。(有人說電影有歧視日人之嫌,我倒不覺得。日人不詣英語,全球皆知,還是很多笑話的題材,我們這個亞洲近鄰也覺不方便, 但我們和日人還有漢字可以溝通。對老外來說,日本的文化、語言實在南轅北轍,文化差異很大,衝擊會更大。如果電影換了在北京、上海,又或是咱們香港,本片可能變了做笑片了!) 三、 人生的迷失。男主角的中年危機,事業從高峰滑落,太太只專注家庭兒女;女主角是新婚少婦,丈夫埋首工作,她對婚姻迷失。兩人都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 兩個異鄉人,天涯淪落兩心知。兩人發乎情,只乎禮(That’s sweet)。最後,卜拍完廣告回國,在酒店,她還給他留在她房間的大衣,大家欲言又止(lost in translation),還是握手道別。卜坐的士去機場途中,在車窗瞥見她的身影,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鬧市的擁擠人群當中。他趕忙落車,兩人擁抱,他在她耳邊喃喃細語,但觀眾聽不到他說什麼(we are lost in translation again)。他是否對她說:「回國再聯絡」,還是「我們到此為止,但我不會忘記你」,抑或是「有緣再見」…。說完一...
留言
How's life living by yourself?
Living on my own and by myself is great!
How about you? How about your new wed life?
Hope you like your new place! Look forward to visiting you som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