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太空奇兵•威E Wall E
又一彼思(Pixar)高水準的作品。 彼思的動畫神乎其技。用動畫的手法表達電影語言,《太空奇兵•威E》頭半小時只是默片,並無對白,但很清楚交代地球為何落得垃圾遍地,威E如何從刻板的清理垃圾拾荒尋寶,創造生活趣味。而片尾的動畫,從壁畫到印象派手法交代人類以後的發展,很有象徵意義。 《太空奇兵•威E》亦一如既往老少咸宜。看威E如何奪得伊芙芳心,艦長和電腦鬥法,保留地球可以居住的唯一證明 - 一株幼苗等,過程緊張刺激,小朋友看得開心。而扭計骰、錄影帶等懷舊元素,亦勾起大人們的集體回憶。而未來地球的不堪,亦令人再次反思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這些刻不容緩的問題。 電影中的未來世界,人人只望熒幕,飯來張手,連談情說愛也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人人都變得肥胖,連跌落地自己也不懂爬回座位,需要機械人幫忙,帶有反諷、啟示和警世意味。無疑,科技幫助了人類節省時間和勞力,但也令人類變得懶惰墮落頹癈,忽視身邊的一切,亦不花心思與人交流溝通。面前偌大的泳池、宇宙的美麗繁星,甚至異性溫軟的手,都因為人類只顧打電腦而忽視了。那超級熒幕包辦人類所有生活,超級企業規劃一切(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他們失去了自主獨立,任憑身體享樂,滿足慾望,這到底是幸福嗎?是生活嗎?在我看來,只是毫無個性,不用腦思想,不用心創造,不用手生產的行屍走肉罷了。 七百年來,地球的問題依然存在,只是人類選擇移居太空船逃避,過着無腦舒適的生活。既然人類能創造威力無窮的伊芙,為何不腳踏實地返回地球,正視問題,想出辦法重建家園?雖然結局還是樂觀,人類返回地球,收拾這爛攤子,重建人類文明。 威E和伊芙的愛情故事告訴你愛很簡單。威E用盡一切老式的追女絕招,如將自己心頭好大曬討她歡心,為她打傘擋雨、月下泛舟、送「草」…… 。最後還要硬闖外太空,幾乎成為人類之敵。種種真誠真心的付出,為的也只是執子之手,十指緊扣。而這種手牽手窩心而實在的幸福,卻被終日依賴電腦,沉迷虛擬世界的人類忘記了...... 威E和人類,倒是威E較像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獨立意志的人類。
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
就算看了這篇文章,知道內容,也不重要,因為《迷失東京》是一部感覺電影。你要看了電影,才能感覺到本片的韻味。我們看電影有時不一定是看故事的起承轉合,而是看它營造的氣氛、調子和情思;不是鑽探它有什麼信息,而是領略當中的情懷。用光影成功說故事的電影固然不錯,但如果電影能感動觀眾,令觀眾產生共鳴,相信那部電影也會是某些觀眾的好電影,尤其是《迷失東京》這類電影。 《迷失東京》是一部獨立電影,一部藝術小品。因此,嚴格來說,它不是荷里活片,反而帶有歐洲片的味道。 而本片導演蘇菲亞哥普拉是大導演哥普拉的女兒,她是首名獲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的女導演。《迷失東京》也帶有強烈的女性觸覺,是男性主導的電影不會看到的微妙情感。 迷失在《迷失東京》有三層意思: 一、 語言的迷失。男主角過氣影星卜哈利拍廣告時,翻譯把導演一大段指示漏譯,連卜自己也不相信導演一大段說話,只是兩句:“Look at the camera, with intensity”(望鏡頭,加把勁),銀幕也沒有字幕,觀眾也迷失了。(我的日語還可以,全段意思大概也明白,那個翻譯真的很不專業,漏譯了很多!) 二:、 異地的迷失。男主角和女主角兩個西方世界的美國人,因為言語不通而迷失在東方大都會東京。(有人說電影有歧視日人之嫌,我倒不覺得。日人不詣英語,全球皆知,還是很多笑話的題材,我們這個亞洲近鄰也覺不方便, 但我們和日人還有漢字可以溝通。對老外來說,日本的文化、語言實在南轅北轍,文化差異很大,衝擊會更大。如果電影換了在北京、上海,又或是咱們香港,本片可能變了做笑片了!) 三、 人生的迷失。男主角的中年危機,事業從高峰滑落,太太只專注家庭兒女;女主角是新婚少婦,丈夫埋首工作,她對婚姻迷失。兩人都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 兩個異鄉人,天涯淪落兩心知。兩人發乎情,只乎禮(That’s sweet)。最後,卜拍完廣告回國,在酒店,她還給他留在她房間的大衣,大家欲言又止(lost in translation),還是握手道別。卜坐的士去機場途中,在車窗瞥見她的身影,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鬧市的擁擠人群當中。他趕忙落車,兩人擁抱,他在她耳邊喃喃細語,但觀眾聽不到他說什麼(we are lost in translation again)。他是否對她說:「回國再聯絡」,還是「我們到此為止,但我不會忘記你」,抑或是「有緣再見」…。說完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