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書展二十年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 Book Fair

今年是香港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廿周年。

由第一屆二十萬的入場入次大幅增加到九十多萬人次。

誰說香港人不看書?或許有人說貿發局主辦的香港書展是散貨場,是年宵,不算是甚富文化的活動,然而,入場人次增加了還是一個鼓舞,起碼每年酷暑的某幾日,還有人想聞一聞書香,記得書這個媒介,享受閱讀的樂趣。加上每年「非官方」的主題/話題,如以往的漫畫精品、明星著作的散文集,到今日的靚模(少女模特兒)寫真集,也吸引多些年輕人進場,接觸書本,重新發現讀書的喜悅。可能你會說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說不定他們在購買他們的心頭好時,順道看看其他攤檔的書本,燃起他們閱讀其他書本的興趣呢?

無論對書迷來說,還是大眾市民來說,每年一度的書展匯集中港台等地的出版社和書店,都是一個難得而方便的平台,讓大家能一下子欣賞出版社每年最新出版的書藉,並集中購入他們心愛的讀物。

筆者是第二屆開始逛書展的,枉叫自己是愛書人,當年我對這個活動懵然不知,是我的好友叫我和她一起去的。首逛書展,感覺很新鮮和興奮,也大開眼界。那時參觀人數和現在相比,實在天壤之別。人不算多,逛得輕鬆之餘,也真的見識了本地及其他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有些是平時逛書店也沒見過的,令我十分驚喜。而且會場很大,攤位也多,一逛就好幾小時。那時還是學生,逛一天還意猶未盡,所以會趁最後一天要錢不要貨的促銷日再次進場。說來,書展真是暑假一個好活動。自此以後,也成為筆者年度的例行活動了。

1993年書展第四屆,親眼目睹人潮迫爆大門玻璃。那時書展還未跟漫畫展分家。頭幾年書展的新聞聚焦都在通宵排隊買限量精品、刀劍的漫畫迷身上。後來漫畫展跟書展分家,漫畫展頭一、二屆筆者也有去,但發覺沒什麼好看,要買的動漫書在外面也買了,又沒有什麼特別的展覽或喜歡的動漫畫家讓我想去看,之後就沒去過漫畫展了,反而書展還堅守着每年一遊的習慣。

到1999年,書展踏入第十年,還增設夜市,方便不少上班族。但於我這個書迷來說,還是選擇周末早點起身去逛,因為一逛就起碼五小時以上,一個晚上恐怕不夠呢。

起初幾年,筆者也愛相約友人同逛,那時手機未普及,有很多入場者都會和朋友家人在偌大的會場失散,尤其是帶着孩子的父母。書展特設了失散會合區,而且久不久還有尋人公布。後來隨着手機發展成為一人一部,雖然失散會合區還在,但公布就不多了,書展可算是見證時代的變遷。

從書展也可看到閱讀潮流的變化。起初還是流行小說或散文大受歡迎,那時剛好興起村上春樹熱潮(《挪威的森林》就是在書展購入,回家當晚看到通宵),博益的攤檔被書迷擠得水洩不通。到後來就掀起名人出書熱、投資書熱、老董時期的政治漫畫熱到現在的靚模寫真集熱。

不管書展怎樣變遷,愛閱讀的我每年的書展周周末還會騰一天去逛逛(當辦年貨/年度入書),去一去這個香港特色的書展,就當是趁墟吧。二十年下來,每年書展開幕閉幕已變成傳媒的重點報導新聞,一個以書為主角的展覽在香港還這麼矚目,算不賴吧。

沒有留言:

七夕的莫名孤寂 Inexplicable Loneliness

  是日七夕 莫名孤寂 一早起床 在滂沱大雨下 打著傘 在一條陋巷中 獨自 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