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電影」標籤的文章

觀返校後記 After Watching The Movie Detention

圖片
剛剛睇完《返校》。片尾工作人員名單出時,有人叫了幾次「光復香港」,然後有人回「時代革命」。我們不會忘記英靈義士。活著才有希望。總有一天,我們會再過自由而平凡的生活。年輕人過的暑假聖誕,一如我年輕時過的一様,悠然快樂。

華氏11/9 Fahrenheit 11/9

圖片
在 6 月 9 日的前夕,看《華氏 11/9 》是發人深省的。就算是美國,也一樣和香港一樣,基層人民一様飲鉛水。共和民主兩黨也沒有分別,都是財團代表,教師工會出賣教師。歷史會否不斷重演?要知道制度會腐化,自由民主也可以逐漸減退。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覺,還有不斷行動捍衛。

去吧!女神兵團 Friend Zone

圖片
是日放假,睡醒看勵志片。 兵仔能否升級?能否離開 friendzone 還是 mtfo? 本片也在香港取景,也有香港演員客串。在外國人眼中,霓虹燈是香港特色。可是淪陷二十年,港共政府悄悄文化大革命,拆掉不少招牌。何時香港重光,重現重江那霓虹招牌的五光十色?

炸雞特攻隊 Extreme Job

圖片
對於看港產片成長的我,《炸雞特攻隊》令我想起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笑片,如五福星系列;如今本土笑片在香港絕無僅有,卻給泡菜發揚光大。看《炸雞》,當初溫馨再湧現;心 裡 邊,童年稚氣夢未污染;今日我,與你又試肩並肩;當年情,此刻添上新鮮。

非同凡響 Distinction

圖片
《非同凡響》是一部值得入場的港產片。 「 音樂老師(谷祖琳)一直渴望轉職到精英中學任教; Band 1 孤僻學生(余香凝)做義工搏高分; Band 3 叛逆少年(岑珈其)為免被逐出校,三人各懷心事參與他們眼中毫無意義的特殊學校音樂劇,竟在不知不覺間譜出人生樂章。」(摘錄自 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 2018簡介) 雖然看到簡介吸引,但還是顧慮這種社會特殊社群為題材的電影會否太煽情催淚,可喜的是導演 歐文傑演拍得很平實,也沒有刻意拍一個「齊歡唱同慶賀」的大團圓結局,但本片也並非不正面,它告訴你有些事情好像改變不了,但你可以改變心態,而心態改變,未來的路向也許會改變。 本片 Band 1 學生 Zoe 的個性與學校的名校教育格格不入,明明美術不俗,但不合主流教育的評分;明明想做廚師,母親要她升大學才決定;甚至連特殊學校的媽媽都想送其兒子吳珈朗到主流學校讀書。總之要進入主流,要走大路,才是人生的正途。但這是否對的是快樂的?本片告訴你即使人生並非只有一條大路,每個人都有他的潛質,即如Band 3仔 吳珈豪獲老師讚賞有攝影潛質,也能另闢蹊徑;特殊學生 吳珈朗在特殊學校更能發光。老土講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看似平凡,總有不平凡的一面,端乎自己能否發掘發揮,也能非同凡響。 本片我給高評價是導演和演員。要知道,拍兒童演員很難控制,更何況是特殊學校的輕度智障小朋友。此外,本片的年青演員如 余香凝、 岑珈其、廖子妤 也演得出色自然,令我看見青黃不接的香港影壇有希望,終於有新一代演員接棒了。

大叔水舞間 Swimming With Men

圖片
《大叔水舞間》 (Swimming With Men) 是英國版的逆流大叔。主角面對婚姻危機、枯燥苦悶的會計師生活,突然發現有一處讓你重燃心底那團火,對抗無意義的生活。越來越香港人像喪死般過活,我也用了不少心力保著自己對人生的熱情。到底您想要生活還是人生?

爸爸的便當 Dad's Lunch Box

圖片
在父親節觀看電影《爸爸的便當》( パパのお弁当は世界一),最貼切的應節觀影。 本片源自真人真事 , 改編自一則關於父親為女兒做便當、感動數 35 萬人的 Twitter 貼文。 故事十分簡單平實,卻非常感人。 上班族的爸爸與妻子離異,然後和獨生女兒阿綠一起生活。他決定每天做便當 (飯盒)給女兒,直至女兒高中畢業。本來這個普通白領父親跟大部分日本一家之主一樣,沒入過廚房。因此在最初,父親的便當是暗黑便當,燒焦,味道不是太鹹就是無味,甚至因為早上趕上班沒時間準備而用奇怪的食材充當主菜。不過不要小看父愛的力量。做父親的決心鑽研,努力練習,廚藝漸入佳境,由起初的雞手鴨腳,到最後做到連拋鑊也駕輕就熟,炮製出色香味俱全連營養也兼顧的便當。尤其父親在送上最後的便當上時貼上第一個便當的照片作對比時,筆者當下就想到,愛,會令人進步。 進步也不只父親。到結局時,女兒也做了一個回報之舉,父懷大慰。女兒終於成長了。 電影另一感人之處是,每天的便當也成了父女溝通的橋樑。當父親察覺到女兒不開心,就在便當貼上親筆紙條關懷問候。有時也借便當的料理為女兒加油又或者揶揄女兒,這些生活小細節都令觀眾感到溫暖的親情。 本片雖然短短七十多分鐘,卻流露住濃濃的親情暖意。筆者一向喜觀日本片寫的家族愛,不灑狗血卻從日常中令人感動。筆者看到最後雙眼也濕濕的。

反啪啪同盟 Blockers

圖片
週五夜睇《反啪啪同盟》( Blockers) ,當然不是想領悟人生大道理,只是像看《死侍 2 》 ( Deadpool 2)  一様大笑一場,果然本片真係幾好笑。古今中外父母都不想兒女長大,在他們心目中,子女永遠是需要保護的小孩子。本片雖然有三個家長想阻止女兒失豬,但其中一位頗為政治正確。其中一位爸爸很開明,他不介意女兒破處,但他不想女兒因為見好友人破佢又破,隨便執件死肥仔破,只因這位爸爸知道女兒是女同志,不想女兒後悔。如果今期想輕輕鬆鬆鄧梓峰,不妨入場觀看此片,笑下輕鬆下。

跨越8年的新娘The 8-Year Engagement 8-Year Engagement

圖片
可能看了真人版的 YouTube ,所以沒有賺了我的熱涙。故事很平實地推進。這真人真事,令你還相信現今還有痴心情長劍(我想因為男方是宅的關係,喜歡了就比較專心一致,貫徹始終,所以各位宅,不要灰心,不過首先你不能是個死肥宅 😂 )。 我不知道看了此片,如今迷茫絕望的我還堅持相信愛?在這個連長篇文字也不看什麼也速食的時代。相識就只求一夜夫妻,遑論慢慢相處了解,更莫說共患難,不離不棄。但還是如早前久石讓音樂會般,是上天給我的考驗,?努力、信念,精誠所至,終能得償所願,像男女主角般得到幸福?

鎌倉物語 Destiny:The Tale of Kamakura

圖片
剛剛看完《鎌倉物語》。電影充滿久違的神怪兼溫馨小夫妻感情(葡萄 🍇 )。原來江之電每日有班車去黃泉?原來鐮倉有妖夜市?看來很有趣呢。去年夏天曾旅遊鐮倉,很喜歡這個古樸的小城。可惜沒有邂逅像堺雅人的小說家呢 ⋯⋯

死無對證 The Invisible Guest

圖片
這期被人忽略的佳作太多,此片是其中之一。很精彩的西班牙推理懸疑片。佈局精密,劇本紮實。只要如電影中的女侓師般留意細節,或從人性常識推敲,真兇真相不難估,我看了大半已猜到了,但還是有敎觀衆眾意料之外的一著。本片沒有很深刻的大道理想表達,只能說:年輕才俊多黑暗,可憐天下父母心。

二零一七年觀影總結 2017 Movie Review

圖片
一月 最美麗的安排 Collateral Beauty 未來外父插女婿 Why Him? 街角遇見貓 A Street Cat Named Bob 天煞異降 Arrival 完美謊情 Perfect Strangers 思裂 Split 二月 星聲夢裡人 La La Land NASA無名英雌 Hidden Figures 十個拆彈的少年 Land of Mine 我,不低頭 I, Daniel Blake 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 Jackie 殺神John Wick 2 John Wick: Chapter Two 槍狂帝國 Miss Sloane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2 Fifty Shades Darker 情繫海邊之城 Manchester by the Sea 漫漫回家路 Lion 3月 月亮喜歡藍 Moonlight 恐襲波士頓馬拉松 Patriots Day 盧根 Logan 迷幻列車2 T2 Trainspotting 爸不得你快樂 Toni Erdmann 烈女本色 Elle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 In This Corner of The World 4月 一念無明 Mad World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海賊大亨 Fueled: The Man They Called Pirate 臘腸狗四圍走 Wiener-Dog (HKIFF41) 相愛很難 Loving (HKIFF41) 聲之形 A Silent Voice: The Movie 編寫美好時光 Their Finest (HKIFF41) 流亡詩人聶魯達 Neruda(HKIFF41) 愚行錄 Gukoroku (HKIFF41) 聖之青春 Satoshi: A Move For Tomorrow (HKIFF41) 夢鹿情緣 On Body And Soul (HKIFF41) 五星級選戰 Newton (HKIFF41) 龍先生 Mr. Long (HKIFF41) 東京夜空最深藍 The Tokyo Sky Is Always The Dendest Shade Of Blue (HKIFF41) 時代偽證者 Denial 5月 春嬌救志明 Lo...

黃金愛樂樂團 Golden Orchestra

圖片
很久 沒 看 喜劇, 而自己本身很想看一部,讓自己開懷一下, 終於有一部《 黃金愛樂樂團》 ( オケ老人 / Golden Orchestra) 上畫,見上映戲院少場次又少,於是火速去看。 果然沒有失望,是很勵志又搞笑的喜劇。當然這種題材的日本電影並非新鮮,同類型有《交響情人夢》、《喇叭書院》、 《Linda Linda Linda》 等。雖然女主角千鶴 ( 杏飾演 ) 是年輕的高中老師,但本片並非揚溢著青春校園氣息,反而是陣陣耆英老人味,電影充 斥住一班廢 老!當然電影的推進就如一般日本勵志電影般,由頹廢變積極向上。傻大姐女主角雖然擺烏龍入錯樂團,但錯有錯著,激發起她 繼續追尋 音樂夢的決心,而本來暮氣沉沉的老人樂團亦努力練習,由未能演奏好全曲,進步至公演時教人擊節讚賞、法國大師大受感動。亦因為眾人的努力,也逐漸感染到其他人加入,團員越來越多,不是梅菜爛樂團。 本片最入我心是女主角的一句話,大意是:「既然事業愛情都不如意,至少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好好努力。」早陣子,連自己的興趣也感到不是味兒,但本片提醒我,對於興趣,要樂在其中。人生有些事情未必盡如人意,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喜歡做的事,就該好好享受當中的樂趣。 《黃金愛樂樂團》是今期開心輕鬆之選。

戀愛病發 Heart Attack

圖片
上次看泰國電影是幾時的事了?還未遠至於《人妖打排球》,該是去年同志電影節時看的《鄰家男孩 – 唏唏呵呵 》 (Love Next Door 2 ) 。泰國片在香港還是冷門。最近看了戲友讚賞的《戀愛病發》,確實是今期入場之選。 本來我以為《戀愛病發》是部愛情小品,但看後發覺本片愛情元素只佔一小部份。雖然本片並不浪漫,而且倒是十分現實,但我還是覺得本片很好看,清新幽默,當中道盡男主角身為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 的拼搏辛酸,筆者十分有共鳴。曾幾何時,筆者曾有半年從事「全職」的自由翻譯,但一點也不自由自在。跟本片男主角阿翁一樣,有工作就要接,因為怕不接人家就不再找你。雖沒像阿翁一樣不眠不休多日,但也試過通頂工作,而且收入也不穩定。阿翁已經比較幸運,起碼他的客戶會準時出票。筆者就試過被客戶拖數,甚至想走數,千辛萬苦才把應得的酬勞追回來。客戶要你急趕工作起貨給他們,但報酬有時往往在兩三個月後才收到,這是什麼樣的世界? 自由工作半年,我最後找到一份全職翻譯工作。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我是一邊正職,一邊秘撈,因感不再年輕,所以沒有再通頂工作,但高峰時曾試過只睡四小時以下。但像電影一樣,如此拼搏,身體會發出警號,而且生活也好像只有工作......因此近年我已停止這種雙職生活,好好休息,好好享受人生。就像阿翁一樣,要放自己幾天假,去海灘發呆......

29+1

圖片
相信很多香港中女很有共鳴的電影。撇開七十後的集體回憶,大多數女性在踏入三字頭前,總是覺得這是人生的一個關口。三十歲,從青春少艾步入成熟女人。無論在事業、愛情、家庭等各方面,總覺得是一個中期總結,也是一個新開始,就像電影所說的「土星週期」。因此,即使是八十後、九十後的女生,無論你生於什麼年代,亦會有共鳴。因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會成長。 本片是獨角戲改編。筆者覺得改編得十分成功。選角恰當,周秀娜和鄭欣宜也將各自角色的氣質性格演好。至於其他配角綠業,更是畫龍點睛,令這部電影更豐富。

二零一六電影檢閱 2016 Movie Review

圖片
多得戲友影評,避免浪費時間金錢看中伏片,今年我看過的電影 (見本文末),各位皆可以一看。這一年帶給我歡笑,如《 Party 無限耆》 、《死侍:不死現身》、《優獸大都會》、《洋腸派對》、《今個聖誕無銀用》等;也有電影感人得令我的眼流汗水,如 《甜味人間》 、 《把她帶回家》 、《給兒子的安魂曲》、《幸福澡堂》等。有些電影令我很有共鳴,如《初戀無限唱》,使我想起學生時代和同學一起創作出版同人誌的往事。《歡姐當自強》、《單身又如何》、《單身動物園》和《七月與安生》等等,當中的女人自強成長與單身在社會體制如何自處,亦教我甚有感觸。當然,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你的名字》、《真的開 Dry 了》、《求愛水計劃》等愛情非動作片後,我都想浪漫一下,戀情再度開齋。 不談個人感性感受、男女私情,有些電影也令你反思社會世情,如《和諧》,整齊劃一充滿正面思想的世界是否我們真幸福? 《焦點追擊》 與《導火新聞線》給你看清第四權的力量。 《導火新聞線》電影版像是《華爾街綁架直撃》 與《焦點追擊》 混合版,但又加點網媒、社交媒體影響力的側寫。 《天眼狙擊》 主題的人道爭議,沒有誰是誰非。到底要顧全大局,還是要顧及個人?這種兩難局面,討論一千年也沒有所謂正確答案。 一直喜歡日本片,日本電影的家庭溫情和人情味總是令你心頭一暖,《甜味人間》、《嫲煩家族》、《回鄉 BAND 友》、《比海還深》、《給兒子的安魂曲》、《深夜食堂》、《幸福澡堂》等,就像冬天喝到的一碗熱熱的味噌湯。《屍殺列車》和《哭聲》等韓國電影則相反,人性的黑暗表露無遺,心情低落的日子不宜觀看。然而,這就是人生。既有好日子,也有壞日子。人和人之間可以互信,也可以彼此猜疑。 尚幸今年港產片也有不少佳作,值得推介的有:《樹大招風》、《點五步》和《幸運是我》等,不僅是本土題材,而且演員和製作也不錯 。 回首這一年,我的觀影體驗還不錯,希望明年會欣賞更多好片。 我的觀影紀錄 一月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歡姐當自強 Joy 新福爾摩斯 Sherlock: The Abominable Bride 100 Yen 的愛 100 Yen Love Party 無限耆 Dirty Grandpa...

幸運是我 Happiness

圖片
本來沒有打算看《幸運是我》,因為對煽情的電影很感冒。但看了預告片後,卻改觀,決定入場。原因有二:看來並不像灑狗血;兩個陌生人相遇的故事總是吸引我。 看罷,果然沒有洋蔥,而是一部溫暖小品。明明兩個主角不是快活人。芬 姨 (惠英紅飾) 年輕時事業風光,愛情得意,如今是獨居老人,更診斷出患上腦退化症。阿旭(陳家樂飾)活脫脫的金毛廢青,被開除,住劏房欠租,脾氣差; 父母自小離婚,母病死本來想投靠父親,父親卻已有新家庭不再相認。 天涯淪落,但起初並非如兩心知,而是條件交換。老的要有個後生作伴照顧,少的要有個住址方便找工作,也不想流落街頭。但平凡的生活,煲粥、看電視、買菜 …….一點一滴,點滴在心頭,兩人漸漸情如母子。 這部電影又再證明我一向的想法。所謂親人,並不一定以血緣界定,而是由感情連繫。芬 姨與阿旭的相遇,到底是誰幸運?你幫我,我幫你,皆大歡喜。 或許這部電影頗為左膠,幾乎大部分角色是善良好人,似乎過於美好,但還是值得入場。 正如片中常常出現的老樹盤根場景,樹雖斬,根猶在,生命存希望,人間還有情。 P.S. 惠英紅在本片的演出絶對可出問鼎影后,而陳家樂的演技亦大躍進。

當這地球沒有貓 If Cats Disappeared From the World

圖片
是否當失去了,才意識到其重要,才領會到當中的意義? 《當這地球沒有貓》講述一名年輕的平凡郵差,被醫生診斷出罹患絕症,然後有一隻惡魔提出「等價交換」的魔鬼條件: 「只要讓世界上的某樣東西消失,就可以延長一天壽命!」 於是惡魔先後令世界失去了電話、電影、時鐘,郵差活多了三天,但和這些事物相關的珍貴回憶,也通通消失了。去到第四天,魔爪終於伸向了郵差所飼養的貓…   … 初看片名,還以為是一個催淚的貓奴故事,原來是反思人生的小品。日本片一直反映其民族性,即使面對生死,不會悲慟哀號,而是坦然以對,或許帶點哀愁,但還是向你娓娓訴說著人生的真味,看來是理所當然,平平淡淡,幾乎忘記了,待認真回想,咀嚼細味,就發現其真意,還會令你隱隱作痛,暗暗地令你揪心。 羅馬詩人馬提亞爾( Marcus Valerius Martialis )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男主角在本片的經過,一如這句名言。眼看生命中的某件東西要失去時,才回想它在自己人生中的軌跡,憶起在自己生命中的份量。或許當時只是順著它過去,但藉著回憶,就像剝洋蔥般,逐層逐層剝下,就明白箇中的真諦。噢,原來它是多麼美好的。如果不想再有遺憾,下一步就要行對。 此片上畫的時間,香港人又有權利遭剝奪了。如果是往日政治清明的香港,相信我看這種文藝片,絶不會聯想到政治和時局。可是現在香港就像男主角般,一件件重要的東西都被魔鬼奪去:新聞自由、三權分立、廉潔、法治、公正… …你還說這些是政治,政治我不懂。那還有很多寶貴的記憶也遭惡魔粗暴毀滅:喜帖街、皇后碼頭、數之不盡的小店老店… …「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如是說。如果所有對香港寶貴的事物都消失了,而相連的美好回憶和感情亦隨之失去,那麼香港再也不是香港,雖生猶死,存在也是一片蒼白。而人沒有記憶和感情,猶如行屍走肉,只是一隻隻沒腦沒心的喪屍。 如果活在平衡時空,看此片時還是身處太平盛世的香港,看完此片我倒是一個偽文青般,代入主角,心想:「如果我快死了,有人會為我流淚嗎?」以前的我確是有想過。現在的我倒像《那年遇上世之介》( A Story of Yonosuke ),希望在我離世後,朋友想起我談起我時,都會會心微笑,慶幸曾相遇相知。即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