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兩性」標籤的文章

去吧!女神兵團 Friend Zone

圖片
是日放假,睡醒看勵志片。 兵仔能否升級?能否離開 friendzone 還是 mtfo? 本片也在香港取景,也有香港演員客串。在外國人眼中,霓虹燈是香港特色。可是淪陷二十年,港共政府悄悄文化大革命,拆掉不少招牌。何時香港重光,重現重江那霓虹招牌的五光十色?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Fifty Shades of Grey

圖片
大年初一,只有這部《格雷的五十道色戒》即場買票還有位。之前見戲友劣評如潮。我完全沒讀過原著,沒抱任何期望預設下入場,看後,我是收貨的,倒沒有戲友說得那麼爛,只是節奏比較慢,拖泥帶水,婆媽一點,一部消磨時間的青春愛情片。 看完此片的第一感受:帶有 SM 元素的岑凱倫小說。可能年輕的讀者不知岑凱倫是誰。她是筆者學生時代的流行愛情小說作家,當年與瓊瑤、亦舒三分言情小說天下,她筆下的人物大多是俊男美女、公子小姐,住大宅開名車,全是金碧輝煌的世界。 《格雷的五十道色戒》說穿了,也只不過是現代版的灰姑娘遇上白馬王子,是一眾女生的幻想曲。 當中所謂的 SM 場面,也只是得啖笑。要看更激更淫的,倒不如上 thisav 或 BDSM 的同好網站看吧。 但對一般女生來說,《格雷的五十道色戒》已滿足了她們的性幻想。平平無奇的女生 ( 演女主角的身材也不算突出 ) 卻獲高富帥的才俊 CEO 垂青,又開直升機又坐飛機,浪漫地衝上雲霄。性愛場面拍得唯美,所謂的 SM,對 女性來說,只是刺激一點的情趣,而不是肉體橫陳動作連場鞭鞭有力的啪啪啪。確實令一般女生容易接受,只視為平凡生活中的一點香艷火辣刺激,一種情趣,偶爾的脫軌而已。 本片也道出兩性的不同心理。男追求性 ( 或者是先性後愛 ) ,女追求愛 ( 或者是先愛後性 ) 。其實,格雷和安娜也盡量遷就,以滿足對方的期望。不過到最後,安娜還是不能接受 …… 除了節奏慢外,本片我最不喜歡是好像玩 SM 的都非有原因不可,有童年陰影什麼的,而非出於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性愛的歡愉。我個人認為, SM 不是什麼變態行為,只是在性愛方面的更多選擇。 與我一同觀影的戲友在完場後告訴我,原著是《吸血新世紀》( Twilight )的同人小說。 怪不得調子十分相似,基斯頓和安娜也活脫脫是愛德華和貝拉的翻版。兩者都是女生的性幻想小說嘛。她還告訴我原著是三部曲。想不到這種故事也可以寫三本,還在外國大賣。看來古今中外,這種言情小說都是長寫長有長賣。難怪有人說《來自星星的你》是女性 AV 了。

麥記不麥記 To McDonlad's Or Not?

圖片
啃著偶一吃之的牡丹樓漢堡,讀著近日網絡熱烈的討論,不期然想起 那些一起在麥記吃過包飲過可樂的男孩們。不知他們現在可安好?相 遇相知,篤串魚蛋,有情飲水飽,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愛情消逝,食 龍肉飲拉菲也不知味,話不投機半句多。日日漢堡包,晚晚鮑參翅, 也同樣惹人生厭。麥記不麥記,不在於他人,而在於如何看自己,如 何對愛情,如何過人生。

色慾都市 Sex & The City

圖片
有人說,《色慾都市》是反璞歸真。 平日穿名牌如走馬燈,愛情生活多姿多采的才女白嘉莉(Carrie Bradshaw),和大先生(Mr. Big)十年兜兜轉轉,到市政廳註冊結婚時穿著的是一套漂亮但不是名牌的白色套裝。 看官,且別忘記,白小姐在和大先生終於成婚前,曾替《時尚》(Vogue)雜誌拍了一系列婚紗照。 Vera Wong、Christian Lacroix、Christian Dior、Lavin、Vivienne Westwood...... 最後她獲西太后送贈婚紗。 美麗的名牌都穿過了,洗盡鉛華,反璞歸真又如何? 無論是還是不是,都過盡千帆,笑看人生了。 電影中《時尚》雜誌總編替白小姐做一個「最後一個單身女郎」專輯,我倒認為鍾莎曼(Samantha Jones)才是。 儘管有英俊愛她的小男友,但她愛自己遠勝愛他,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跟他分手,回歸紐約享受人生,過一個單身的五十歲生日。 『偏偏這些有「大」胸襟的城市女郎卻更愛告訴自己是「小」女人。所以在「性」已束縛不了女性自主和自由的今天,她們只好借助「愛情」作為逃避自主和自由的工具。也就是說,若要在連「性」也是由女性主導居多的時代裏再次享受被動的「權利」,女人必須皈依的愛情,叫做「被愛」。』 林奕華,《明報》,2008年6月8日 女性還是害怕孤獨不願自主。在女性擁有大量消費資本和權力的時代,結果還是沒有改變女人因害怕孤獨而不願自主獨立的命運。 《色慾都市》的女主角,各人有各人的事業,身穿靚衫,手拿靚袋。自由談情,隨時做愛。但怎樣自主獨立也好,還是情歸某人,渴求被愛。獨五十知天命的鍾莎曼,繼續狩獵帥哥,活出精彩人生。 白小姐每一集都問了一條問題探討女人,就是沒有一條反問: 「女人為何就是不能面對自己,一個人?」 或者是無論女人還是男人,都希望有一個心靈契合的真愛作伴。然而,這是否一個根本不能實現的夢呢? 「說到底,婦解運動員設定的清教要求,反而是烏托邦的苛刻移民條件。自力更生固然可堪敬佩,不求人的經濟及感情境界,更應該獲得品自清的讚揚 ,然而大部份的普通人只能夠是普通人,作着同樣的夢,對明天抱着同樣的寄託。《色慾都市》嘻嘻哈哈底下,其實有一種很深的辛酸:一次又一次,乍看以為沒有十全十美也有超過七十五分的情場應徵者,原來都是金玉其外,「夢想幻滅」是它的真正主題;如何絕處逢生繼續追尋,如何委屈求全挺起胸膛活下去並且...

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圖片
" Fashions fade, style is eternal." -Yves Saint Laurent 「時尚易逝,風格永存。」 ~聖羅蘭 聖羅蘭,若不明白女人心,一件一件表露女性美態的經典時裝不會問世。 我最喜愛的聖羅蘭語錄: 「我一直相信,風格比時尚重要。彰顯自己風格的人少,但製造時尚的人多。」 「一個女人如果未能發現自己的風格,穿著自己的衣服也不感到自在,不能與它們和諧共處,那這個女人就是有病的。」 要彰顯自己的風格,必須了解自己,並忠於自己。一個不知自己本色,連自己也欺騙的女人,又怎能把自己的性格氣質自然流露,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自信地表現出來? 「女人最美的裝飾就是她所愛男人的手臂。如果有人不幸找不著這種快樂,可以找我。」 大師,有你的!最好的宣傳語!找不到真愛,就買名牌吧! 「女性要美,只需要一件黑色的套衫和一條黑色半截裙,再加上牽著她所愛的男人的臂彎就行。」 戀愛中的女人是美麗的。沒戀愛和戀愛中女人的分別,前者乾巴巴,即使穿着艷麗,也帶點黯然。後者即使一身樸素,卻如沐春風,散發着甜蜜幸福的光采。 別矣,一代時裝大師!

冬菇一樣的女人 Woman Like Mushroom

中國人炮製新年食物,冬菇是極受歡迎的配料。可是像冬菇似的女人,卻不是那麼好接近的。 所謂冬菇似的女人,就是乾物女,生硬乾癟,恍如冬菇、木耳、魚、海帶……沒有活力和激情,拒絕社交、運動、戀愛,工作外的時間,一個人躲在家中「晾乾」。乾物女的掌門人是日劇《螢之光》女主角雨宮螢,隨乾 派系日漸壯大,大陸、香港等地陸續有女弟子投入其門下。 乾物女像御宅女、電車男、遊戲男……那樣,不知不覺中,被網絡改變了生活方式,她們之中,有的是在事業 上獨當一面的精明女郎,有的索性是自由工作者,前者厭倦了真實世界中與人打交道的虛偽和疲累,後者長年 累月在家中電腦前工作,已經不習慣與家門外的人應酬,選擇性地與世隔絕。網絡是她們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最 重要渠道。 絕大多數的乾物女在家中吃穿隨便,生活懶散,寧願把時間丟進網絡世界。 當與人應酬成為壓力和負擔,跟異性發生感情建立關係便成為更大的難題,亁物,是一種逃避。 網絡,讓我們的世界變大了,安坐家中可以跟世界不同角落的人打交道,為人類創造便利的同時,卻也強化了 人類的惰性,讓曾經水靈靈,方華瀲的人們變成亁物,身如止水,心如止水。 ~高慧然,《蘋果日報》2月9日生活名采版「隨遇而安」 身邊都有幾個朋友在網絡結識他們的另一半。然而我卻有更多乾物朋友,沉迷打機、動漫、網絡,有些更連網也不上,沒msn,沒facebook帳戶,懶懶散散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內,讓青春溜走,時光流逝。當人家嘗過愛情甜美苦澀,甚至成家立室,有兒有女……至少身邊有個人拖着,你又有什麼呢?爆過幾十次機的遊戲?數百個模型?一箱箱漫畫?到你想找個伴時,你已不知如何開始了……

爛泥男、乾物男女

讀高慧然於1月2日在《蘋果日報》其專欄寫道: 現在的女人只寄望失身能排遣寂寞 ,並不期望聽到男人說「我會對你負責任」,即使他說了,最後負責任的卻很可能是女人,因為上錯了床,結果變成苦主,揹上爛泥男這樣一個包袱,真是苦海無邊。 十分同意。「爛泥男」這個形容真是一語中的。現代女子都對男子沒期望了。莫說負責任,就連作個伴排遣寂寞也不合格,不解溫柔,不察風情。 明明有些單身男子條件不差,但寧願沉迷在電玩、動漫等自我的世界,到底是他們不想成長?還是以為拍拖很煩,怕煩怕負所謂的責任,抑或太懶呢? 最近也流行「乾物男」或「乾物女」,與「爛泥男」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者這些新詞可窺見一些端倪。 「乾物」指曬乾的海產,泛指懶得談戀愛,終日屈在家中,毫無光采的女孩,十足鹹魚一樣乾巴巴。此語來自漫畫家日浦悟04年推出的作品《螢之光》(中譯《小螢的青春》),後來更獲電視台改編成同名劇集,女主角選用《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電視版女主角的綾瀨遙。 「乾物男」或「乾物女」,也就是像香菇、乾貝等乾巴巴的男子/女子(由於太懶散,身為男人或女人的魅力已塵封了,而因為未拍過拖或久未戀愛,戀愛級數幼稚得猶如小學生,用男人/女人來形容不太貼切)。 乾物男女是已經放棄戀愛,凡事都說:「這樣最輕鬆」的年輕男子/女子,假日時幾乎都在家裡睡覺,穿著高中時代的體育服裝,歪斜躺在家裡喝啤酒看棒球轉播、DVD等。 【特徵行為】 1. 癡迷於某事物如動漫、電玩、書籍,某人,如歌星、網絡名人,某事情如手工製作,烹調等等,此種癡迷 也允許是突發性的,突然間迷戀上,不能自拔。 2. 需要依賴電腦,長時間不能用電腦將會很要命,甚至陷入抓狂狀態。 3. 依賴網絡,幹什麼都想上網,即使上網覺得沒事做,也要經常掛在網上。 4. 有時候會對上班/上學,產生累的想法,想逃避,但卻沒有辦法。 5. 作息時間不穩定,不太願意遵守一個死板的規整作息時間。 6. 極少出門,與其出門,不如呆在家裡,總之就是懶得動。 即使是接到朋友的出門邀請,也會花些時間考慮要不要去。 7. 不喜歡接觸陌生人,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摸清對方的脾氣和個性,就不太願意與他做深入的交流,頻繁接觸陌生人會有不自然的感覺。 8. 性格多少有兩面性,在不喜歡的事情面前,會掩飾自己內心想法,得過且過,有時候感覺自己有雙重性格。 9. 有收藏癖,最少喜歡收藏一種或者多種物品,並樂此不疲。 1...

購物狂

女人都公認為購物狂 。 確實女人要買的東西可以很多,女為悅己者容嘛:時裝(記著,是時興的時,潮流也)、鞋、首飾、珠寶、名牌、護膚品、化妝品等等,一半為自己,一半為人,就算不求美麗脫俗,至少要大方得體嘛,要有人垂青、欣賞、渴求,引君入甕,最重要是得到他的讚美。還有每個女子都有其心頭好,如書、唱片、影碟、畫、鞋、毛公仔、擺設、手機等等,給她大買特買。 不過男人也有購物狂,而且也不比女人遜色,有時出手甚至比女人更「狼」更「狠」!男人要買,也有很多東西令人成狂,成「敗家」(敗家者,buyer音義兼顧的翻譯是也) — 手機、影音器材、電腦、車、手錶、古董等等。御宅敗家則是影碟、唱片、漫畫、同人誌、模型、精品等等:p 男人不被視為購物狂,因為他們大部分都不愛購商場、百貨公司,但他們自有地方把錢花在他們欲求的東西上。 因此說到購物狂,不應只想到女人。其實,只不過購物狂因子以不同的形式在男人和女人身上作怪,各買所需吧。 我呢?是理性消費者,不是購物狂,不過若見到心頭好,日文說得好,目がない(me ga nai)之物,也會變得盲目,好想立刻把它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