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思念一個人 我們都活在世界中心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因。 《詩經》(唐風 .葛生 ) 《Touch》和《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有很多共同的主題: 青春、初戀、純愛、生死...... 背景都是80年代。 因此在《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就出現了80年代的潮物(Sony亦因此起家的) - 隨身聽(Walkman)。 男女主角用隨身聽傳情,交換有聲情書,既真摯浪漫,又含蓄動人。 80年代也是給人這種感覺,是個黃金年代,潮流文化都創意無限,一切在急速發展,但又人情未失。那時未有互聯網,未有手機,仍未被電腦完全洗禮,沒有電腦還可以過日子。 電影版的森山未來和電視版的山田孝之都能把朔太郎的傻憨深情演繹出來,山田孝之尤其突出。女主角的長澤正美和綾瀨遙都青春可愛。 當然在感情的鋪排就以電視版佔優。絕症愛情的主題久不久便有人翻新重拍,之所以歷久常新,而又令讀者,令觀眾動容落淚,全在於細節的描寫,讓觀眾投入到男女主角相愛的歷程裡 - 從朔太郎替冒雨替讀悼詞的阿紀打傘,阿紀因而愛上他,到朔太郎對阿紀在意、追求、告白,感情未穩的妒忌、不安、患得患失,再到心意互通,共歷生死,電視版都拍得很細緻感人,難得的是還有祖父戀情的對照,以及友情描寫的點綴,電視版的故事就更加豐富而又不會喧賓奪主。 日本片不會太煽情,不會像韓國片那樣要催人淚下,雖然悲傷,但哀而不怨。 無論是電影版或電視版,朔太郎都有新戀人。電影版和電視版的新戀人設定雖然不同,但朔太郎是幸福的。兩人都能包容朔太郎有一段悲傷過去。電影版的律子小時候已跟阿紀有一段奇妙的緣份,也完全了解阿紀和朔太郎那段傷痛的戀愛。電視版的小林明希也曾經滄海。新戀人陪朔太郎向前走,從阿紀的死畢業,圓了阿紀心願,把骨灰灑在世界中心上,阿紀會永遠留在他心中,但他也要帶給別人新的幸福了。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是圓滿的。 有趣的是,70年代飾演《赤的疑惑》等絕症電視劇的三浦友和,在《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部廿一世紀的絕症電視劇演阿紀父親,真是歲月不饒人。
留言
去年他身體不適之前還在上他的課,後來因為他要回日本做體檢,才停了上課。那時,我們暫定在農曆年後復課。可是,之後很久失去他的音訊,我因為怕打擾他休息,不敢打電話給他。後來他女兒來電說他要在醫院休養,還不能來上課。我又因為不好意思問他患了休麽病,以為他過一段時間便可以回來了,於是靜靜的等待......
最近越想越覺不對勁,於是到google輸入他的名字搜尋,結果看到你的文章......然後又想:不會吧?那時見他還算是好端端的,也許是同名同姓同職業......於是打電話到他的學校查詢......終於證實了是同一人。
我因為很懷念他,所以很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他的點滴。不知道除了最近這兩篇文章外,你還有沒有寫其他關於他的文章呢?
其實老師去年底已在香港出入醫院,我一直問候他病情,但他一直跟我說還未查出病因。老師失去消息後,我甚至拜託朋友在醫院當護士的姐姐替我查探老師的消息,那時我也有心理準備,但也只是得悉他出了院。
兩星期前,我去了一間寺廟遙遠地拜祭老師,並把在日本求得的平安符燒了給老師。希望老師安息和獲得冥福。
另外拙博客還有一篇《相約星期天》是關於和老師上課的日子。如果想交流日語學習心得,也歡迎和我聯絡。說到底,大家是同門,也算是老師留下的緣份吧。
此外,我其實是想給你私人留言的,但我之前沒有用過Blogger的service,所以不太懂得怎麼做(如果是Yahoo Blog的話,會有個“私人回應”按鈕,但我在這裏卻找不到呢﹗),請問怎樣才可以給你“私人留言”而不讓其他人看到呢?
我個人比較開明的,事無不可對人言嘛。
但如果你有私人說話跟我說,請發電郵到:
peggyhylai@gmail.com